泾源县纪委
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菜农记

稿件来源: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: 2025-08-13 11:19:00

  我对菜农有很深的感情,因为我和菜农一起工作过。

  那年我15岁,想趁着暑假,帮不宽裕的家庭赚点钱。家人把做好的五香鱼和韭菜合子放在改装过的自行车上,帮我推到菜市场,由我售卖。在菜市场,我算个“新兵”,可我的叫卖声一点不比那些菜农低。菜农们为推销自己的菜品,都会自编招揽主顾的话。卖黄瓜的吆喝:小鲜瓜,多稀罕人,水嫩水嫩的,不鲜不甜不要钱。卖西红柿的喊着:咬一口全是瓤,这色新鲜的,像新娘的脸蛋,要多俊有多俊。我实在听不懂,一个西红柿怎么和新娘相提并论,但他们喊得又开心,卖得又好,回头客还多。

  作为一个初中生,我有的是词儿:五香鱼哟,桂皮、八角、白酒、砂糖、香油,五宝炸制的五香鱼哟,回味无穷哟。周围的菜农看我,我一边脸红,一边继续喊着,直到有人来买。我与菜农的声音此起彼伏,像极了音乐老师讲的和声原理。旁边卖鞋垫的老奶奶被我喊笑了,说,这闺女,顶半壮小子了。她戴着花镜,脚下放着花色扎眼的鞋垫,用一根很粗的针,在硬布面上扎来扎去,中指的顶针磨出了铁锈色。她说话不多,我只听她点评过一次我家的五香鱼,说这家伙费油费料的,吃不起。我有心送她一块,但又舍不得。

  中午,叫卖声小了。卖黄瓜的菜农原地铺张席子躺下,浑身抓挠一番,睡得很快。卖西红柿的菜农有张快散架的折叠躺椅,他用木头钱箱子抵住椅背,舒舒服服地躺下摇着蒲扇,蒲扇的边缘缝着花色布边。老奶奶不睡,她说她得趁着眼神好用时多备货,以后做不了鞋垫了,存货还能卖个三年五载。她鼻子上全是汗,花镜不听话,得不时腾出手哄它回到鼻梁处。除了蝉鸣和鸟鸣,以及风拂树叶的沙沙响声,一切安静下来。我回家午睡,不推车,也不担心有人拿货,即便有人拿也会按标价,往食盒下面压钱,我试过好几回了。

  这一天,老奶奶的生意特别好,一个主顾要买十几双鞋垫。老奶奶的零钱不够找,就和卖黄瓜的换。卖黄瓜的零钱也不够,便找卖西红柿的换,卖茄子、豆角的菜农也加入这场换钱中。他们都很熟,这边手里一擎钱,那边就会说有的有的。他们很少找我换,后来我知道,他们不找我换钱的理由是,我是个孩子,这些钱回家要交给大人,不能擅自做主。

  也就是这天傍晚,卖黄瓜的菜农告诉老奶奶,她找他们兑的50元是假钱。老奶奶停了手上的活,拿下脸上的花镜,颤着手接过那张钱,上下左右地看,用已经弯曲的手指反复摸索。卖黄瓜的菜农说他换出去8块多钱,卖西红柿的菜农说他换出去10块多钱,卖豆角的、卖茄子的都说了自己换出多少。老奶奶没有钱箱子,她从裤口袋里摸出那个磨得像一团雾气的塑料袋,把里面的零钱凑起来,也不到5块钱。菜农们你看我,我看你,骂那个使假钱的人可恨。老奶奶把假钱放进塑料袋,我说这个要给银行,老奶奶看着我,又从雾气中拖出这张钱,交给我。她开始收拾摊子。我开始哭,哭得上气不接下气。

  这点钱,凭我的小鲜瓜,水嫩水嫩的,明儿一开张就挣回来!

  西红柿拌糖,哪个不爱吃,天天看新娘,傻子才不乐意呢!

  蒜泥茄子,下酒菜,我明天就吆喝,来点吧,蒜泥一浇,下酒菜一盘!

  豆角出货,越吃越有,扔几片五花肉,铁锅一炖,够好几天的大菜!走走,别围这儿了。老姨,别上火啊,咱几个有的是赚钱的本事,那贼不得好,早晚进局子!

  菜农们收拾摊子走了。我不哭了。

  老奶奶扎好袋子,提起马扎,正要走,我喊了一声:奶奶!她说把钱交给银行,别拿它害人,怕是那人也不知道。我说明天银行上班,我就去排队。我从钱箱子里找出10块钱,包好剩下给自己解馋的两块五香鱼、两个韭菜合子,塞给老奶奶。老奶奶坚决不要,见我又哭得上气不接下气,老奶奶收下了。

  后来,我长大成人,在外求学,立业成家,逛过无数次市场,总对菜农怀揣着一些敬意。我知道当年的老奶奶已经作古,我也知道当年那些菜农,也是七老八十的年纪了,这令我想起一句话:“祖祖辈辈养育了我”——这就是来自大地的精神。(王铭婵)

>>><<<